“太白山常用草药临床经验及用药规律研究” 工作报告
穆毅 何子冀 太白山是我国名山之一,为秦岭主峰,最高峰海拔3767米。由于气候垂直变化明显,中草药资源丰富,与长白山、神农架共称我国“三大药山”,素有“天然药库”之称。几千年来,太白山区一直活跃着一批以应用太白山中草药为主的草医队伍,常年扎根基层,采药、识药、用药,草医知识来源于实践,并积累了丰富的草药临床应用经验,又各自形成了自己的用药特色,为解除当地百姓的病痛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经验一般都是家授师传,没有文字记载,直到李白生总结的《草药性书》油印本出现,可视为第一次有文字记载的传承。 关于太白山草医药的研究方面,1971年出版的《陕西中草药》反映了一部分太白山的草药情况,1973年出版的《秦岭植物志》,也囊括太白山区的植物,但它不是从医学角度来阐述;1993年11月出版,由穆毅、曾九成主编的《太白山本草志》,主要从广度上纪实性反映太白山的药物资源情况,对一些老草医的临床经验没有作进一步收载。目前草医药人员青黄不接,草医药应用的市场大有萎缩,宝贵经验得不到及时整理、传承,更谈不上用药规律方面的研究。 本书的编写,是在《太白山本草志》的基础上深入进行的,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做了不同角度的大量工作,同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 一、 项目来源 陕西省卫生厅、陕西省中医管理局非常重视这草医界濒危的严峻形势,为了挽救太白山草医药,于2007年将杨陵区中医医院(现仁和中医医院)“太白草药科”确定为陕西省第三批重点专科,着重应用、总结、推广太白山草医草药。 为了进一步抢救和整理草医药经验,陕西省卫生厅、陕西省中医管理局2007年确定了“太白山常用草药临床经验及用药规律研究” 的科研课题,我们有幸中标,承担了这一课题。课题编号为2007-100。 2009年底,省中医管理局又批准我们举办太白山草医药传承班,现正在授课中。 二、工作情况 1. 组建研究小组 因为草药医学是一个多学科的医学,包括植物学、药物学、临床医学等,故该项目采取专业科技人员和当地享有盛名的名老草医相结合,组成了一班人马,进行了明确分工。课题组由杨陵仁和中医医院院长穆毅全面负责,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辛智科、宝鸡市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陕西省中医学会草医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何子冀、陕西省中医学会草医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肖学忠、杨陵区仁和中医医院一线临床医生等12人组成研究小组 。 2.收集资料 主要对陕西省太白山及周围地区草医药应用的临床经验和验方进行收集整理。 资料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搜集筛选散落在民间几千年来通过家传师授留传下的太白山草医药经验。我们去了陕南佛坪、洋县、西乡、城固、汉中、留坝、凤县、太白,关中宝鸡、杨陵、眉县、周至等19个县区,走访名老草医如:宝鸡的邓绍常、刘庆华、黄万模,周至的闵启连、马海荣、吴松永,眉县的王林祥、魏喜来,洋县的吕天申,佛坪的庞邦俊,太白的张天军、殷钰玺,凤县草药接骨名家徐家成的继承者徐基财等数十人所获得的资料。 陕西省中医学会草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肖学忠几十年来与各地草医广泛联系、走访所获得的资料,以及他本人多年运用草药的丰富临床经验。以及课题组成员的临床用药经验汇集。 近几年收集的书面材料有穆毅的《陕西常用草药》、《草药方剂》,李白生的《太白草药性书》20余份书面材料,均为未发表的资料。 2)1983-1987年宝鸡市草医协会召开的三次经验交流会所收集到的资料,及走访草医专家所获得的资料,有些老草医专家如李白生、徐家成、叶春发、张维岗、毛培良、华先魁、闵启连等老先生都已故去,他们留下的资料极其宝贵,对其资料的收集,纯属抢救性工作。 3)1986年周至县举办了全国唯一的一所草医学校,穆毅、肖学忠在编写的教材《陕西常用草药》(油印本)时,所收集30余名老草医的资料。 4)穆毅院长40年来从事中草医事业所积累的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杨陵仁和中医院各科室运用草药治病,在临床中经过筛选、验证、总结出来的资料。 5)标本来源,有穆毅院长亲自多次率领医院职工上山采集的;有吴松永、肖学忠、穆健康、宋思积、曹公义、穆整勋等人采集的,标本均经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植物研究所杨金祥等专家鉴定。 3.编写情况 现已完成的资料在广度上记载中草药1400余种,全面真实的反映了太白山中草药资源;在深度上,收载的常用草药142种按草医药学临床应用规律分类,分为“表、风、清、利、气、血、涩、补”八章。其中表药10味,风药22味,清药30味,利药25味,气药17味,血药13味,涩药10味,补药15味。每一味药均按正名、别名、来源、植物形态、生境分布、采集加工、药材性状、炮制、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参考、附注、附方、按语等项目记载。以正名、来源、植物形态、生境分布、采集加工、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附方为主要记录项目。 其余约1200多种中草药按植物科的顺序,用简表以名录形式记载。 4.研究成果 1) 收载了太白山区域分布的1400余种中草药品种,全面的反映了太白山草医药的资源情况。其中对142种常用草药作了全面详细的记载和说明,附有描线图,以资正确辨认、应用和推广。 2)收集、整理了1000余条草医验方,第一次将李白生、徐家成、叶春发、张维岗、华先魁、闵启连等已故老草医的临床经验公之于众。反映出太白山草医们用药的特点和临床经验,对提供资料的每一位人员均有署名,以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负责。可以说这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广大草医药工作者的集体创作。 3)继承了草医传承的经典理论---“四梁八柱”学说,运用中医理论提出了草医数千年来大量运用而未有正式记载的新观点,以药物的“寒、热、温、凉”基础四性为“四梁”,以药物的 “表、风、清、利、气、血、涩、补”八大功能为“八柱”,进行分类。在八柱中将其主要药物做了明确说明,使应用者能提纲挈领地掌握其主要功效。如:长春七为风药之首,红毛七为和血药之首,手儿参为补气药之首,太白米为利气药之首等。 4)第一次将穆毅40多年来运用草医药的丰富临床经验公之于众,全书充分体现了穆毅的学术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草医药“善用风药”、“喜用血药”、“早用涩药”、“巧用佐药”等学术新观点,第一次提出了草药医学“药队配伍法”用药方法,为临床应用及研究太白山草医药提供了一个实用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太白山草药医学的“医论”“药论”“方论”打下良好的基础。 5)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杨陵仁和中医医院各科室在太白山草医药的临床应用中,通过对慢性胃炎、慢性乙肝、慢性肾炎、慢性肠炎、骨质增生、宫颈炎及阴道炎等病种6000余例患者的诊治,取得了显著效果。 与有关企业合作开发以草药为主的方剂上市后疗效好,销路广。 5.鉴定结果 以上成果经陕西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中心信息查新,获得了认可,称属于创新性研究结果。 该成果于2010-04-20由陕西省科技厅组织、陕西省中医管理局主持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被专家评为“其研究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和抢救性。总体研究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