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陵仁和中医医院
029-87012910

中医发展史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

自古以来就有“医道相通”的说法。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

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金元以降,中医开始没落。明清以后,出现了温病派时方派,逐步取代了经方派中医。

在明朝后期成书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标志着中药药理学没落。同一时期,蒙医、藏医受到中医的影响。在朝鲜东医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

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同属中国医学体系的日本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亦是如此。2003年“非典”以来,经方中医开始有复苏迹象。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医作为“古为今用”的医学实例得到中国共产党政策上的支持而得以发展。现代,中医在中国仍然是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在国际上,针灸引起医学界极大兴趣。针灸已被证实在减轻手术后疼痛、怀孕期反胃、化疗所产生的反胃和呕吐、牙痛方面是有效的且其副作用极低。

然而,对慢性疼痛,背部疼痛以及头痛,数据显示出模棱两可或者争议性。上世纪90年代发起的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的原始创新、革命。

中医新哲学观中医三个哲学观:整体观、辨证观,及新挖掘出的中医第三哲学观:相似观-分形论。2018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



院长简介
ABUIABACGAAgzorj9QUo8JDNrgYw1QY4wwk

穆毅,出生于1946年,中医副主任医师。太白草医第25代传人,陕西省中医重点专科“太白草药专科”带头人。现任杨陵仁和中医医院院长,宝鸡市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民间医药专家组成员,陕西中医学会草医药学部副主任委员,陕西中医药大学团员青年草医精神成长导师。荣获“2008年度全省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陕西505医德奖”等荣誉。

上世纪60年代师从太白草医药泰斗李白生先生,1963年至1979年在陕西省杨陵区穆家寨大队医疗站工作,为武功县及宝鸡市“一根针,一把草”先进典型。1979年在全国中医招干工作通过考试被录取,1980年3月分配至宝鸡市中医学校任教,兼任宝鸡市草医协会副秘书长,1982年底抽调至宝鸡市卫生局,任太白山药材资源考察队队长,主编《太白山本草志》一书。

1993年调回原籍,分别在杨陵区医院(现为杨凌示范区医院)及杨陵区药检所工作。2000年担任杨陵区李台乡卫生院院长,2005年创办杨陵区中医医院,任院长,现为杨陵仁和中医医院院长。

在临床工作中擅长于应用中药及太白草药治疗急慢性肝炎、慢性肠炎、慢性胃炎、早期肝硬化、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结石等疾病。特别是对各种癌症的治疗效果好,能很大程度的缓解患者症状,延长生存时间,部分病例完全治愈。

为了发扬光大太白草医药事业,把古人的太白草药方剂奇特的疗效体现出来,使这一国宝造福于民,他排除万难,创办了杨陵仁和中医医院,设病床100张,该院设施先进,中医特色明显。因其使用太白草药费用低廉,疗效显著,受到群众好评,全国各地慕名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

穆毅一生非常重视人才培养,杨陵仁和中医医院很多医生都是他当教师时期的学生,是他的崇拜者和草医草药爱好者,最让他骄傲的是这些学生学有所成,现为仁和中医医院各科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他们善于钻研,医术精湛,普遍受到杨凌地区群众的赞誉。2010年、2013年,经陕西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由杨陵仁和中医院举办的两期“太白草药医学传承学习班”,共招收杨凌和周边县区的太白草医药工作者和爱好者100余人。穆毅认真编写教材,亲自授课,并聘请了陕南、关中等地的老草医讲课,他们结合临床实践,对学员做了系统的培训。另外他还收徒100多人。通过他的艰苦努力,使这一古老的医学后继有人,现学习班学员和其徒弟活跃在杨凌、周至、武功、眉县、宝鸡、西安一带,为人民群众防病治病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2007年、2013年分别承担了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太白山常用草药临床经验与用药规律研究”及“太白草医流派传承及基础理论研究”的研究工作。主编的《太白山本草志》《太白本草》《太白山草医草药》等3部医学专著,全面反映了太白山的植物药材资源情况,收录,发掘、整理了100多位老草医的临床经验以及多年来流传下来的太白草医药经验,首次提出了太白草医药学的概念和系统化理论,创立了太白草医药学术流派,为太白草医药的研究和应用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穆毅在学习研究太白草医草药过程中,通过走访众多老草医、老道士,梳理出了太白草医药流派传承脉络,为研究发展太白草医药事业提供了依据。

身为医者,他悬壶济世,仁心仁术;身为教师,他孜孜不倦,言传身教,他在群众和同行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2013年及2015年中央电视台4套中文国际频道及9套远方的家——《百山百川行》栏目及《流行无限》栏目多次播出了专题片《穆毅:大山里的草医》,片中详细介绍了太白草药和穆毅老师在太白草医药实践中的传奇事迹和宝贵的草医药经验。

2017年6月,“太白草医药”被评定为杨凌示范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穆毅为传承人。

2018年12月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下发“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公布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名单的通知”(陕中药发【2018】40号)文件,确立了“太白草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穆毅为代表传承人、主要负责人,标志着在祖国医学宝库中又有一个独树一帜的学术流派诞生。

50年来,穆毅一直致力于太白草医药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为传承太白草医药事业而呕心沥血、矢志不渝。他为医学界所做的贡献,是无价的,更是无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