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饮食预防胃肠疾病杨陵仁和中医医院中医专家门诊 何富强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提到“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认为饮食是靠脾胃的吸收消化,化生为气血,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如果饮食失宜,就可直接损害脾胃的吸收功能,损害“后天之本”,损害人体正气,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医认为引起肠胃疾病的因素有: 1、饮食不节:节是节制。饮食应以适量为宜,过饥过饱均可发生疾病。《黄帝内经》中提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就是这个意思。长期饮食不节可引起慢性胃炎、慢性肠炎、便秘等疾病。 2、饮食不洁:不洁,就是吃了不干净的食物,有毒的食物。进食不洁,可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出现腹痛,腹泻,痢疾等,或引起寄生虫病。若进食腐败变质有毒食物,可直接导致食物中毒,出现腹痛、吐泻,重者出现昏迷或死亡。关于饮酒,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曾说:“酒,天之美禄也,面曲之酒,少饮则活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指有酒时想喝就喝,不要达到喝醉失态的程度。一般来说白酒每天1-2两为宜,啤酒每天不超过1瓶,红酒每天不超过4两。 3、饮食偏嗜。饮食要适当调节,不应有所偏嗜,才能使人体获得各种需要的物质,饮食结构合理,营养全面。若饮食偏嗜,或饮食过寒过热,或饮食五味有所偏嗜,均可导致损伤脾胃而发生疾病。 ①、饮食偏寒可损伤脾胃阳气,使体内寒湿内生,发生腹痛泄泻等症。偏食辛温燥热,可使胃肠积热,出现口渴、腹胀胀痛、便秘,或成痔疮。 ②、五味偏嗜。中医认为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如果长期嗜好某种食物,就会使该脏腑机能偏盛偏衰,久之可以损伤内脏而发生疾病。所以,饮食五味应当适宜,平时饮食不要偏嗜,病时应注意饮食宜忌,饮食与病变相宜,能辅助治疗,促进疾病好转,反之,疾病就会加重。 《内经》有“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五谷、五果、五畜、五菜这些食物当中,完全都能获得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维生素类的需要。因此要“什么都吃,适可而止。”想吃什么吃什么,爱吃什么吃什么,什么都吃,什么营养都有,因为营养是互补的,没有一种食物能满足人的各种需要,所以什么都吃,营养才能齐全。要适可而止,不能忘,吃饭七、八分饱。如果患了肠胃病,欢迎您到杨陵仁和中医医院咨询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