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阴雨不断,跟着中医来祛湿8月15日,杨陵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预警,据天气预报显示,近期杨陵市区及周边地区将阴雨不断,气候潮湿,局部地区降水量达50毫米以上。 到处湿漉漉,充满水汽。很多人出现了一系列症状如:头晕、头重、胸闷、腹胀、小腿酸胀、沉重感、舌体胖大、齿印明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湿气重。 中医认为,“湿”为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之一。湿邪致病具有重浊、粘滞、易伤阳气、病程缠绵难愈等特点。 湿气的来源一般有外感和内生两种,中医一般把湿分为外湿和内湿。 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居住潮湿等外在湿邪侵袭人体引起,即外感湿邪。 内湿是指湿从体内生发,多由脾失健运、肺失宣降、肾失温煦,导致水湿停聚引起,即所谓“脾虚生湿,水湿内停”。 ✓大便不成形,溏稀或者便秘;排便粘稠(粘马桶,不易冲掉)且多便; ✓舌头边缘有锯齿状; ✓口干,口苦,口臭; ✓睡觉流口水、打呼噜; ✓感觉身体沉重不轻松,周身关节疼痛; ✓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 ✓头发油腻,脱发; ✓脸上长斑,起痘,满脸油光; ✓头晕,特别容易疲倦乏力。 中医推荐用中医外治——艾灸、拔火罐等方式来祛湿。俗话说“湿气重,百病生”,雨季在养生调养上应注重清热祛湿,益肺补肾。饮食上应健脾祛湿兼清热,在平时生活中多食用一些祛湿利水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山药等。可搭配饮用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等,以化体内积热。 艾灸:散寒、健脾、祛湿 中医建议,如果用艾条艾灸的话,可以选足三里、中脘穴、关元穴、气海穴、肺俞穴、膏肓穴等几个祛湿要穴。这几个穴位功效不同,足三里、中脘可健运脾胃中焦,增加人体对水湿的消化吸收运转能力;关元、气海可以固本增元,补益肾气,增强人体排除水湿的能力;肺俞、膏肓穴可补肺阳,强卫气,可以增强人体对外界湿气的抵抗能力。 这里特别要介绍的是肺俞穴和膏肓穴。中医介绍“这两个穴位在上背部,艾灸有提升肺阳、肺卫气的作用,中医认为肺主皮毛,如果肺气上升,护卫能力提高时,当空气湿度增高,湿邪也不容易通过皮肤入侵体内。” 对于湿寒特别重的人,可以尝试“长蛇灸”,也就是咱们杨陵仁和中医医院推出的太白督脉灸,这种灸法施灸时沿脊柱铺敷药物、姜或蒜,上面再放上艾柱,形如长蛇。整个督脉通过灸补可振奋一身阳气,温阳祛寒,强身健体、运行气血。 拔罐:缓解酸楚困重感 拔罐也是很好的祛湿方式之一。拔罐的时候通过形成的负压,可祛肌表之湿,尤其对湿邪内阻引起的身体酸楚困重感的疾病效果最好,拔完罐整个人都会轻松很多。与传统火罐相比,抽气罐的优点在于可以随意调节罐内负压,而且无明火危险,相对安全。加上其疗效显著,简便易行、耗时较短、副作用小。 拔罐的部位比较灵活,可以选背部,或因为湿困而酸痛、活动不便的部位,即使是关节处,也可以用变形火罐来拔。留罐时间以10~15分钟为宜,两次拔罐之间的间隔以2~5天为宜,建议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前往本医院二楼内病外治室治疗。 天气变化大,汗出黏腻难适。雨季养生,最关键的是保护好中焦脾胃,脾胃需养,凉茶、冷饮易致脾胃受凉。 多食蔬菜水果,少食湿热之品。宜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食山药、莲子、薏米、芡实、赤小豆等,亦可煮粥食。 山楂陈皮荷叶茶 功效:祛湿排毒,可在饭后饮用一杯。 食材:陈皮3克、荷叶3克、山楂3克。 做法:将荷叶用水洗净,碾成碎状;将荷叶、陈皮、山楂放入煮锅中,倒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倒入杯中;盖盖闷5-10分钟,即可饮用。 寒湿者: 材料:生姜20g、拍碎花椒20g、艾叶30g、透骨草10g。 用法:水温30℃-40℃,放以上泡脚材料(可煮开后放入)。水没过三阴交穴以上20-30分钟(泡至后背及前额微汗出则止)。 湿热者: 材料:茯苓30g、竹茹10g、蒲公英10g、车前子10g、法半夏10g、陈皮10g、枳实10g、透骨草10g、炙甘草6g。 用法:大火煮开,小火10分钟,关火焖10分钟,水温30℃-40℃,水没过三阴交穴以上20-30分钟(泡至后背及前额微汗出则止)。 以有氧运动为主,可走快步、打太极、五禽戏等。简单方便随处可练的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可以让你肺部更好地呼吸,打开小气道,充分激发小气道功能,增强呼吸道的免疫力、抵抗力。 |